English

德法关系“多云转晴”

2000-06-1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驻波恩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

第75届德法磋商已于9日晚在德国美因茨市落下帷幕。此间评论家认为,这次磋商标志着德法关系“多云转晴”,欧洲建设的发动机又开始正常运转。

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施罗德政府在法国最关心的军事合作问题上作出了让步。从会后发表的德法安全政策声明看,德国的让步主要是:一、同意出资购置全天候雷达卫星系统,与法国的光学卫星系统“HELIOS”一起组成欧洲的侦察卫星系统,从而摆脱对美国侦察卫星的依赖。二、决定购买75架A400M大型军用运输机,使德法政府去年12月达成的成立空运指挥中心的计划有了具体内容,标志着欧洲将结束没有大型运输机的历史,不再依赖美国。

A400M是空中客车公司研制的大型运输机,载重37吨,航程5000公里,时速780公里。可运载坦克、装甲车、火炮、直升机等重武器,每架售价在8000万美元以上。迄今只有法国和英国分别认购了50架和25架。因订数太少,空中客车公司一直没有投入生产。德国认为这种运输机售价太高,主张用俄国生产的安东诺夫大型运输机替代。但法国指出,买别国的运输机不能改变欧洲对别国的依赖,坚持要德国购买欧洲的。事实上,只有德国购买,A400M运输机才可能投产。德国这次决定购买,不仅使欧洲获得了生产大型运输机的能力,也是加强欧洲防务支柱的一个重要步骤。欧洲有了独立的卫星侦察能力,有了独立的大型运输能力,就有了在安全和防务政策方面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。

这次磋商的另一成果是两国就欧盟体制改革方案达成了一致,改革方案是为欧盟东扩后继续保持决策能力作准备的,主要涉及加强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权力,限制欧盟委员会人数,扩大“多数决策”机制,欧盟的决策程序要顾及人口因素。施罗德总理强调,两国在这些问题上的意见“完全一致”,有些细节不便透露,是因为法国要到7月1日才担任欧盟轮值主席。

德法磋商机制是德国总理阿登纳与法国总统戴高乐在1963年达成的,每年磋商两次。阿登纳当时指出,没有德法的持久和解,就不可能有欧洲的共同建设。自那时以来,德法一直被视为欧洲建设的发动机。但近年来,德法关系缺少活力。客观上看,自密特朗总统1995年辞世以来,法国政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从总统、总理到顾问和办事员,都换了新人。1998年,为推动欧洲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科尔总理下台,施罗德领导的红绿联盟政府上台,德国政坛也出现了大换班。虽然施罗德特意聘请密特朗的德语翻译为德法关系顾问,但德法关系仍是“阴云密布”。

施罗德政府上台不久,来自绿党的环保部长就提出了放弃核能的计划,与法国的核能政策发生正面相撞。鉴于德国的核废料由法国处理,德国的核能政策直接损害到法国的经济利益。在政治领域,施罗德未与同属社会党的法国总理若斯潘商量,就抛出了“施罗德—布莱尔文件”,使法国感到受了冷落。更为糟糕的是,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内,经常有人将若斯潘的政策与施罗德的政策对立起来,用若斯潘的主张来批评施罗德。另一方面,法国一直主张加快欧盟东扩的进程;加强德法军事合作,以推动欧盟“军事臂膀”的建设。对此,施罗德政府以财政困难为由,态度暧昧,使法国感到不满。法国国防部长在德法磋商前公开表示,与英国的合作要“更有意思”。法国内政部长认为,德国外长菲舍尔关于建设欧洲邦联的设想,反映出德国的“大国野心”。这些都很能说明德法关系中的龃龉。

这次磋商期间,施罗德与希拉克和若斯潘的关系显得很亲密,两国关系中的“阴云”好像已被驱散,但“晴朗”能保持多久,人们将拭目以待。

(本报波恩6月11日电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